t1567p620

标签: 陨石

俄媒报12日晚上山东上空击落的是陨石,情况属实的话,这将载入人类史册不可能是陨

俄媒报12日晚上山东上空击落的是陨石,情况属实的话,这将载入人类史册不可能是陨

俄媒报12日晚上山东上空击落的是陨石,情况属实的话,这将载入人类史册不可能是陨石,飞行轨迹和速度一看就不是,再一个就是人类无法拦截大气层内的陨石。参考俄罗斯陨石击落,那根本不是地球科技。其实可能是40年前前苏联废弃卫星的残骸,因为气动外形圆润,所以没被烧毁。白头鹰:熊猫,我打个气球都费劲,你却打个陨石陨石不陨石无所谓,关心的是官方为何避而不谈。从很多视频视角来看,快速的是从地面升空,飞行轨迹有个弧形,高速撞击一个不明飞行物,几天过去了,官方都没有回应
俄罗斯媒体站出来解释山东9月12日击落不明飞行物事件!他们竟然说不明物体是天外陨

俄罗斯媒体站出来解释山东9月12日击落不明飞行物事件!他们竟然说不明物体是天外陨

俄罗斯媒体站出来解释山东9月12日击落不明飞行物事件!他们竟然说不明物体是天外陨石,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反驳,不明物体飞行轨迹明明是抛物线,怎么可能是陨石呢?近日,俄罗斯媒体针对今年9月12日山东潍坊出现的不明飞行物事件作出阐释。其推测,夜空中遭击落的不明物体,极有概率是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这一说法立刻引发了我国网友特别是山东当地目击者的广泛讨论和反驳。不少网友指出,从多个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该物体的飞行轨迹呈现明显的人工抛物线特征,而且还有两个发光体以接近90度角度交汇碰撞,这与自然陨石的坠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谈到那天晚上的情况,山东潍坊、日照等地的多位目击者描述说,大约在晚上8点45分左右,夜空中先是一个明亮如炬的光点在高速移动,其速度远超普通飞机。随后另一个发光体从不同方向快速靠近,两团光亮在空中交汇瞬间猛烈碰撞,爆裂开来发出强烈闪光和两声雷鸣般巨响,一些居民甚至表示门窗都随之产生了轻微震动。这些详细的目击描述确实让人很难相信这只是一颗普通的陨石坠落。陨石坠落作为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具有一些可识别的特征。一般来说,陨石在下落过程中由于大气摩擦会发出光亮,形成火球现象,但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二次加速或者突然的轨迹变化。更重要的是,陨石自然坠落时不可能出现两个物体从不同方向飞来并在空中相撞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网友对“陨石说”表示怀疑的原因。实际上,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次事件更符合一次军事拦截测试的特征。有军事爱好者注意到,光点的飞行轨迹呈抛物线,还有二次加速,不像流星的自然坠落;两个物体的交汇角度接近90度,很像是拦截动作。再加上山东海事局在同一时段发布了黄海部分海域的禁航通告,提及“进行海上发射试验”,这些巧合让人不得不思考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虽然官方尚未就此事发布明确通报,但9月14日凌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一则通报很值得注意。通报称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实施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这一消息迅速被新华社、央视新闻等权威媒体转载,尽管时间上并非完全吻合,但技术上可能存在关联。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猜测,包括“外星飞行器”等说法,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态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在科普直播中展示了近地天体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我们的‘中国复眼’雷达阵列当晚没有发现任何地外物体接近的迹象”。这次事件引发的广泛关注,实际上反映了公众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关心和自豪。那些曾经只能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场景,如今真实出现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这种技术进步不仅令人振奋,也为我们的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俄罗斯媒体的“陨石说”虽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但与目击者描述的详细情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披露的信息存在不小差距。科技进步往往超出普通人的日常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夜空中的异常现象容易引发广泛猜测和讨论。素材来源:山东多人称看到不明飞行物被击落!最新回应2025-09-1411:46·看看新闻
中国防空部队创造了人类第一次击落陨石的记录!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中国防空部队

中国防空部队创造了人类第一次击落陨石的记录!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中国防空部队

中国防空部队创造了人类第一次击落陨石的记录!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日前中国防空部队在山东省上空击落了一块天外陨石。也就是说,9月14日夜山东省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并非UFO,而是一块陨石。中国防空部队的这次击落陨石的实战表明,中国准备撞击一颗小行星的计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已经具备足够技术储备。

俄媒称,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近地陨石拦截,精确难度超过弹道导弹拦截。俄媒如此宣传

俄媒称,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近地陨石拦截,精确难度超过弹道导弹拦截。俄媒如此宣传 估计老美又睡不着了… 朋友们,你们对此事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探讨,留言…
山东天空被击落的不明飞行物体,不要去深挖,没有任何意义。被击落的不明物体,即

山东天空被击落的不明飞行物体,不要去深挖,没有任何意义。被击落的不明物体,即

山东天空被击落的不明飞行物体,不要去深挖,没有任何意义。被击落的不明物体,即使是UFO,或者是敌人的无人机,都不需要去关心了,因为,已经被拦截,咱们的拦截快、准、狠,没有拖泥带水。但更多的网友觉得是陨石坠落产生的火球和爆炸声,但是,从地面升空的物体是不是为了把陨石打碎,而发射的呢?有部分网友说是导弹拦截测试,或者是军事演习,官方并没去出面说明,大概率不是因为导弹拦截。钱老之前说的,敌人的所有打击,包括核武器,咱们有能力和实力防得住。世界很大,但净土不多,如今,咱们的实力不比任何国家差,踏踏实实的待在祖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安全。任何不明物体只要出现在咱们的领空,只要进来了,就会消失,不可能让其逃掉。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球安激光炮,38万公里距离,光速一射,2秒不到就能达到地球任何角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月球距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环境几乎是真空,没有大气干扰,这对于激光和定向能武器来说是理想条件。光速武器在真空中几乎不衰减,从月球发射过去只需1.3秒,地球上的防御系统根本无法完全拦截。如果在月球背面建基地,利用陨石坑天然掩护,不仅可以隐藏设施,还能监控地球上的卫星、空间站等重要设施,信息战和轨道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进攻的威慑,也可以用于防守。比如应对突发威胁、恐怖袭击甚至极端气候事件,月球上的高能激光武器或监控系统,都能起到快速响应的作用。这种从天空到地面的全覆盖视角,是地球上任何军事基地无法比拟的。除了军事价值,月球还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最吸引人的,是氦-3,这种核聚变燃料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但在月球表层却大量存在。氦-3无放射性、无污染,是可控核聚变理想燃料。只要掌握了开采和运输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能源的核心。理论上,100吨氦-3就足够地球使用一年,这意味着能源霸权的掌握者不仅可以保障国内能源安全,还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月球的太阳能资源同样丰富,由于没有大气层遮挡,也几乎没有阴天,发电效率可以是地球的三倍以上。只要建起月面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微波或无线传输回地球,就能为地球供电,甚至支持深空任务。再加上月球表层丰富的钛、铝等金属资源,为建造工业设施提供材料,这就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低重力环境下,航天器发射成本大幅下降,月球成了火星及更远深空任务的理想中转站。随着资源和战略价值被重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布局月球。中国的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嫦娥系列任务稳扎稳打。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探测,嫦娥二号2010年扩展轨道,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软着陆,嫦娥四号2019年首次探测月球背面,嫦娥五号2020年采样返回,嫦娥六号2024年再创纪录,从月背带回1935克月壤样本。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备忘录,合作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科研与资源开发。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在稳步推进,ArtemisI无人绕月成功,ArtemisII计划2026年绕月,ArtemisIII预计2027年中期着陆,建立可持续科研基地。欧洲航天局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开发月球车,印度钱德拉扬三号在2023年南极成功软着陆。这些国家动作频繁,背后不仅为科研,也看中月球位置带来的战略机遇。谁先占据月球,就拥有更大话语权。私营企业也在加入战局,SpaceX星舰、蓝色起源等企业推动月球货运和科研设施建设,月球经济圈初步显现。这让原本由国家主导的月球探测,逐渐进入商业化竞争阶段。月球不仅是能源和科研宝库,还具备强大军事潜力。激光武器在月球真空环境下效率高,精度高,发射到地球目标的速度快,远超传统导弹。月球低重力、天然掩护、太阳能充足,使得建造和维护军事设施成为可能。如果哪个国家率先部署了激光武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在战略上形成巨大优势。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月球部署核武器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但定向能武器和军事设施条款没有完全覆盖。这意味着谁先建站,谁就有可能掌握事实上的军事主动权,也能在国际规则尚未完善时书写新的规范。月球的价值不仅限于军事和能源,月球背面“电磁干净”,是射电天文学理想观测点,有助于探测宇宙深处的信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样本中,富含稀土元素和工业金属,可用于未来月球建站和深空探测。通过3D打印和就地资源利用技术,可以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实验设施,降低深空探索成本。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与运输技术在月球上验证,也将推动地球能源技术发展。月球的竞争格局是复杂的,多国同时行动,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中国与俄罗斯在科研和资源开发上合作,中美则存在战略角力,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与中国探月形成明显竞争态势。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加入,使月球真正成为全球焦点。私营企业的参与,又增加了灵活性和商业竞争因素。未来,谁先占据月球制高点,不仅掌握科研与能源资源,还能在战略、军事和信息战上占据主动。这要求各国在规则制定、技术安全、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上都要做出提前布局。月球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浪漫象征。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球安激光炮,38万公里距离,光速一射,2秒不到就能达到地球任何角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月球距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环境几乎是真空,没有大气干扰,这对于激光和定向能武器来说是理想条件。光速武器在真空中几乎不衰减,从月球发射过去只需1.3秒,地球上的防御系统根本无法完全拦截。如果在月球背面建基地,利用陨石坑天然掩护,不仅可以隐藏设施,还能监控地球上的卫星、空间站等重要设施,信息战和轨道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进攻的威慑,也可以用于防守。比如应对突发威胁、恐怖袭击甚至极端气候事件,月球上的高能激光武器或监控系统,都能起到快速响应的作用。这种从天空到地面的全覆盖视角,是地球上任何军事基地无法比拟的。除了军事价值,月球还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最吸引人的,是氦-3,这种核聚变燃料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但在月球表层却大量存在。氦-3无放射性、无污染,是可控核聚变理想燃料。只要掌握了开采和运输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能源的核心。理论上,100吨氦-3就足够地球使用一年,这意味着能源霸权的掌握者不仅可以保障国内能源安全,还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月球的太阳能资源同样丰富,由于没有大气层遮挡,也几乎没有阴天,发电效率可以是地球的三倍以上。只要建起月面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微波或无线传输回地球,就能为地球供电,甚至支持深空任务。再加上月球表层丰富的钛、铝等金属资源,为建造工业设施提供材料,这就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低重力环境下,航天器发射成本大幅下降,月球成了火星及更远深空任务的理想中转站。随着资源和战略价值被重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布局月球。中国的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嫦娥系列任务稳扎稳打。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探测,嫦娥二号2010年扩展轨道,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软着陆,嫦娥四号2019年首次探测月球背面,嫦娥五号2020年采样返回,嫦娥六号2024年再创纪录,从月背带回1935克月壤样本。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备忘录,合作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科研与资源开发。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在稳步推进,ArtemisI无人绕月成功,ArtemisII计划2026年绕月,ArtemisIII预计2027年中期着陆,建立可持续科研基地。欧洲航天局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开发月球车,印度钱德拉扬三号在2023年南极成功软着陆。这些国家动作频繁,背后不仅为科研,也看中月球位置带来的战略机遇。谁先占据月球,就拥有更大话语权。私营企业也在加入战局,SpaceX星舰、蓝色起源等企业推动月球货运和科研设施建设,月球经济圈初步显现。这让原本由国家主导的月球探测,逐渐进入商业化竞争阶段。月球不仅是能源和科研宝库,还具备强大军事潜力。激光武器在月球真空环境下效率高,精度高,发射到地球目标的速度快,远超传统导弹。月球低重力、天然掩护、太阳能充足,使得建造和维护军事设施成为可能。如果哪个国家率先部署了激光武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在战略上形成巨大优势。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月球部署核武器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但定向能武器和军事设施条款没有完全覆盖。这意味着谁先建站,谁就有可能掌握事实上的军事主动权,也能在国际规则尚未完善时书写新的规范。月球的价值不仅限于军事和能源,月球背面“电磁干净”,是射电天文学理想观测点,有助于探测宇宙深处的信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样本中,富含稀土元素和工业金属,可用于未来月球建站和深空探测。通过3D打印和就地资源利用技术,可以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实验设施,降低深空探索成本。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与运输技术在月球上验证,也将推动地球能源技术发展。月球的竞争格局是复杂的,多国同时行动,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中国与俄罗斯在科研和资源开发上合作,中美则存在战略角力,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与中国探月形成明显竞争态势。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加入,使月球真正成为全球焦点。私营企业的参与,又增加了灵活性和商业竞争因素。未来,谁先占据月球制高点,不仅掌握科研与能源资源,还能在战略、军事和信息战上占据主动。这要求各国在规则制定、技术安全、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上都要做出提前布局。月球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浪漫象征。
四陨石坑“现身”东北地区

四陨石坑“现身”东北地区

近年来,陈鸣及其团队已在中国发现四个被证实的陨石坑,分别为岫岩陨石坑、依兰陨石坑、白鸡峰陨石坑、海林陨石坑,均在东北地区。在学术界,通常将陨石坑称为“撞击坑”。20世纪60年代,地球表面第一个撞击坑被证实,“在之后...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陈鸣及其团队:国内已发现四个被证实的陨石坑

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陈鸣及其团队:国内已发现四个被证实的陨石坑

近年来,陈鸣及其团队已在中国发现四个被证实的陨石坑,分别为岫岩陨石坑、依兰陨石坑、白鸡峰陨石坑、海林陨石坑,均在东北地区。在学术界,通常将陨石坑称为“撞击坑”。20世纪60年代,地球表面第一个撞击坑被证实,“在之后...
1954年,一名国外女子正在睡梦之中,忽然感到腹部与大腿传来一阵灼痛,仿佛被什么

1954年,一名国外女子正在睡梦之中,忽然感到腹部与大腿传来一阵灼痛,仿佛被什么

1954年,一名国外女子正在睡梦之中,忽然感到腹部与大腿传来一阵灼痛,仿佛被什么滚烫的东西擦过。她惊醒起身,竟发现枕边躺着一块黑黢黢的石头——而她的腹部,已被这块石头灼伤。1954年11月30日,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平静的午后,34岁的安·霍奇斯正躺在沙发上小憩。她身上盖着格子毛毯,收音机里放着轻音乐,窗外是南方特有的潮湿空气。突然一声巨响撕裂了午后的宁静——块黑黢黢的石头砸穿屋顶,在弹跳两次后重重撞上她的腹部,灼热的痛感瞬间蔓延至大腿。这块重达3.86公斤的陨石先是击穿了房东伯尼·盖伊家的木质屋顶,撞碎一台老式收音机后改变了轨迹。当安挣扎着爬起来时,看见沙发旁冒着青烟的黑色石块,肚子上已经出现大片瘀伤和灼痕。她的丈夫尤金听到动静冲进屋内,发现妻子昏迷不醒,碎木屑与石膏粉洒满床单,血迹在格子毯上晕开大片暗红。送医检查后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陨石在穿透屋顶时消耗了大部分动能,除皮肤灼伤和神经性休克外,安的身体并无大碍。但这场意外却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当地报纸《西尔卡缪林日报》率先报道后,美联社记者蜂拥而至。安成了人类历史上首个被陨石击中且幸存的人,但她没想到这份“幸运”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最先发难的是房东盖伊。他坚持陨石砸中他的房产理应归其所有,一纸诉状将安告上法庭。这场没有先例的官司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法院虽判决陨石归属安所有,但她需要支付高达3000美元的律师费——这相当于当时普通工人半年的收入。更让安窒息的是无休止的媒体骚扰。记者们整天堵在她家门前,甚至有人翻墙进入院子偷拍。《生活》杂志的记者开出高价要求拍摄她与陨石的合影,邻居们开始兜售“陨石屋参观券”,游客们对着她家的破屋顶不停拍照。原本安静的社区变成了嘈杂的集市,安开始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每晚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与此同时,史密森尼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家对这块陨石展现出浓厚兴趣。有位纽约富商开出5000美元天价(相当于2024年的5.7万美元),但安的丈夫尤金发现妻子突然变卦——她坚信这块“天外來物”价值远超于此,甚至拒绝将陨石存放在银行保险柜,而是每晚抱着它入睡。这种偏执最终导致夫妻分居。尤金搬去客房睡觉,因为卧室里总弥漫着陨石散发的硫磺味。安的精神状态日益恶化,她会给陨石擦拭消毒,却拒绝医生提出的心理咨询建议。当史密森尼博物馆再次询价时,她报出1万美元的离谱价格,对方当即终止谈判。悲剧在1956年达到高潮:陨石热逐渐降温,安终于同意以2000美元低价出售时,却发现市场上早已无人问津。更可怕的是,她开始持续低烧和腹痛。医院检查报告显示她患上了淋巴癌——医生推测长期接触陨石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是诱因之一。生命最后时刻,安将陨石捐赠给阿拉巴马州自然历史博物馆。1964年她孤独离世时,丈夫早已与她离婚,家中只剩一堆剪报和医疗账单。博物馆记录显示,这块编号为1954-001的陨石至今仍陈列在3号展厅,标签上简单写着:“1954年击中西尔卡缪林住宅的球粒陨石”。安的遭遇成为航天医学的重要案例:NASA在阿波罗计划中专门研究了地外物质的放射性风险。但更多学者关注的是这个事件的人性维度——当普通人突然被卷入历史洪流时,往往很难承受随之而来的巨大关注与压力。正如安的侄女在接受BBC采访时所说:“那块石头带给她15分钟的声名,却夺走了她整个余生。”参考信息来源:《人类历史上唯一被陨石击中者:安·霍奇斯事件全记录》2020-05-06新浪新闻历史频道